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滚动 > > 
2023大豆行业发展前景及深度调研分析
来源: 互联网      时间:2023-04-20 18:55:53

2023大豆行业发展前景及深度调研分析

未来在国家政策不断利好的情况下,预计我国大豆行业将进一步发展,市场前景持续向好。《“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力争大豆播种面积达到1.6亿亩左右,产量达到2300万吨左右,推动提升大豆自给率。未来在国家政策不断利好的情况下,预计我国大豆行业将进一步发展,市场前景持续向好。

作为蛋白质含量最高的农产品,其蛋白质含量是衡量收购价格的重要指标之一,一吨高蛋白大豆的价格可以比一吨普通大豆的价格高出几百到上千元不等。


(资料图)

农业农村部:大豆种子供应总量在8亿公斤以上,生产需求量大约在5.2亿公斤: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种业管理司副司长杨海生在农业农村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大豆种子供应总量在8亿公斤以上,生产需求量大约在5.2亿公斤,应该说也是供大于求的。其中,适宜带状复合种植的大豆品种有了更多的选择,也能够满足今年扩种大豆的用种需要。此外,像棉花、马铃薯、春小麦和春油菜等其他作物的种子供应量也是能够满足大田生产的用种需求。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3月份中国大豆进口量为685万吨,比2月份的704万吨减少2.7%,比去年同期提高7.9%。一季度中国大豆进口量为2300万吨,同比增长13.5%,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大豆属于高蛋白植物,是豆科大豆属的一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常用来做各种豆制品、榨取豆油、酿造酱油和提取蛋白质。根据种子颜色和粒形,大豆可分为黄大豆、青大豆、黑大豆、饲料豆、其它大豆五大类。

大豆原产于中国,中国各地都有栽培,世界各地也广泛栽培。大豆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已有5000年的栽培历史。古称茭白。东北是主产区,黑龙江省一直是全国最大的大豆产区,约占全国总产量的40%。

大豆的生长周期约为180天。在中国种植大豆,我们选择在每年的五六月份播种,11月份收获。有些地区11月播种,第二年春天的3月就可以收获大豆。全球大豆种植主要集中在这两个时期。

从需求来看,随着居民物质水平的提高,肉、蛋、豆制品、食用植物油的消费需求逐渐增加,大豆需求稳中有升。

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3-2028年中国大豆行业发展前景及深度调研分析报告》分析

大豆是中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已有五千年栽培历史,古称菽,中国东北为主产区,是一种其种子含有丰富植物蛋白质的作物。除了食用,大豆还是制作饲料、有机肥的重要原料。随着科技进步,大豆的产业加工链也在不断延长,用途越来越大,大豆可以作为人造纤维、塑料、脂肪酸、医药工业等方面的重要原料。

随着我国人口数量增长、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和资源环境承载力趋紧,粮食产需仍将维持紧平衡态势。大豆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向来受到国家、政府的重视。近年来,国家及政府层面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鼓励大豆行业发展,建设大豆全产业链大数据,加快大豆品种更新换代,实现大豆增产增效。

虽然中国是大豆原产地,但是我国对大豆进口依赖度很高,近几年的进口大豆占全国总需求的80%以上,已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发展智慧农业,聚焦行业发展需求,提升农业生产保障能力,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是“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主攻方向。推动全产业链数字化,重点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互联网融合应用,加速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电商-追溯”各环节数字化改造升级,形成农业全产业链信息流闭环,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率,将有利于大豆等农业的发展。

在继续努力减少对进口大豆的严重依赖之际,中国农业农村部近日发布了《饲用豆粕减量替代三年行动方案》。新方案提出,力争到2025年饲料中豆粕用量占比从2022年的14.5%降至13%以下。

前景

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以及人均消费量的稳步提升引致的需求,为大豆行业提供了稳定的市场增长空间。随着中国国民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中国人均大豆消费水平也将获得较大提升,大豆产品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未来10年,在大豆振兴计划等政策支持下,大豆播种面积预计稳定在1.4亿亩左右,单产稳步提高,总产量以0.7%的年均速度增长。预计总产量在2025年和2030年,将分别达到1979万吨和2087万吨。

欲了解更多关于大豆行业的市场数据及未来行业投资前景,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3-2028年中国大豆行业发展前景及深度调研分析报告》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

观点